3月29日至30日,国内首艘已投运的最大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上海洋山港尚东码头成功为韩国韩新海运“HMMGreen”轮完成同步加注作业,加注绿色甲醇2902.5吨,同步装卸集装箱1532TEU(标准箱)。
这是上海港为国际航行船舶首次批量加注国产绿色甲醇,标志着上海港实现了国产绿色甲醇全产业链供应服务,为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加注开启新篇章。
上海港绿色能源加注中心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注。绿色甲醇是指用可持续和环保方式生产的甲醇,其生产过程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这是国产绿色甲醇首次实现应用,上海港成为第一个尝鲜者。
2024年4月,上海港完成中国首次大型绿色甲醇动力船舶同步加注,该批次绿色甲醇来自海外,且只有500吨——海外的产能也极为有限,绿色甲醇加注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证明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有能力提供该服务的港口。
仅一年后,上海港就实现了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注,将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
数据显示,2023年甲醇燃料船舶新船订单增速最快,占比超过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船舶,但2024年甲醇燃料船舶新订单占比急剧下降。
航运巨头马士基曾是绿色甲醇燃料坚定不移的倡导者,订购了许多甲醇燃料集装箱船,但2024年开始,马士基也开始重新订购LNG燃料集装箱船。
风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担忧绿色甲醇的供应量难以满足需求,且因产量少导致价格高昂。
“HMMGreen”轮是韩国韩新海运株式会社新建造的一批9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之一。韩新海运是全球知名的航运企业,长期致力于推动航运业绿色发展,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实现船队的低碳化和绿色化转型。
此次选择在上海港加注绿色甲醇燃料,正是该船公司践行绿色航运理念的重要举措。
本次加注的国产绿色甲醇于内蒙古易高生产后,通过陆路和海运的方式运抵上海港,符合ISCC-EU认证,温室气体GHG减排量达到70%。
那么,这些来自外省市的绿色甲醇,是否会增加运输成本?对此,罗文斌并不担心,因为在国内,甲醇的运输体系和渠道非常成熟,绿色甲醇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成本不会太高。
上海建设绿色能源加注中心还有一重目标——通过配置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使上海成为各种清洁能源的集散地以及交易中心,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去年4月,丹麦的绿色航运集团便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要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首个“甲醇船用燃料交易平台”,为绿色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有效的工具来管理远期价格风险,并促进绿色甲醇实物交易。
此次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批量加注,证明上海港已形成绿色甲醇燃料“储、输、供”全链条能力。
“中国是传统甲醇生产大国,也拥有丰富的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制取绿色甲醇的原料,如能形成规模化绿色甲醇供给能力,就能降低生产成本,消除航运企业对绿色甲醇供应的担忧。”
上港集团能源公司作为上海港绿色能源中心的投资运营主体,依托上海港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航线网络集聚,致力于推动航运能源应用的绿色转型。
此次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上港能源在储运、加注领域的综合实力,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化智慧绿色航运合作发展,提升全球航运要素配置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过程中,各口岸单位和主管部门给予高效支持与专业指导,集团生产业务部、安全监督部,以及引航站、复兴公司和尚东分公司等为加注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非常荣幸和HMM共同合作,推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上港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表示,“这不仅是推动我国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一步,更为航运业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方案’。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方,不断增强上海港绿色能源加注能力,为国际航运公司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多元化定制化能源服务。”
“HMMGreen”轮是韩国韩新海运株式会社新建造的一批9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之一。韩新海运是全球知名的航运企业,长期致力于推动航运业绿色发展,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实现船队的低碳化和绿色化转型。
此次选择在上海港加注绿色甲醇燃料,正是该船公司践行绿色航运理念的重要举措。
本次加注的国产绿色甲醇于内蒙古生产后,通过陆路和海运的方式运抵上海港,符合ISCC-EU认证,温室气体GHG减排量达到70%。
在此次加注实践中,beat365官网上港能源充分发挥板块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协作优势,旗下三家企业上港致远、洋山申港及上港能服依托“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构建码头、储运、加注作业的全链条甲醇燃料供应体系,实现了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运转。
同时,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积极推动洋山申港仓储“两仓合一”功能整合扩大试点范围,通过赋予指定储罐同时具备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功能,有效简化了燃料流转环节,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