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雾霾治理热潮兴起,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需求井喷。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工业废气处理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20%,2022年已突破2000亿元。然而,传统活性炭吸附技术存在自燃风险且很难循环利用,客户需频繁更换材料并承担高昂危废处理成本。彼时,刚从自嘲为“天坑专业”环境工程毕业不久的张胜华敏锐地捕捉到痛点:“活性炭市场年消耗量超400万吨,但90%的客户对安全隐患和隐性成本一无所知。”
2019年,他拉上合伙人创立婴鸟科技,聚焦工业废气处置与危废处理两大业务。此时的环保行业正经历洗牌期:粗放式治理企业大批倒闭,技术型企业崭露头角。beat365登录婴鸟科技凭借“分子筛吸附+危废资源化”双引擎,迅速切入蓝海。
“我们的分子筛吸附剂耐高温、可循环,综合成本是活性炭的1/3。”张胜华口中的“王牌产品”,却在首笔大订单中遭遇惊险反转。
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硅铝酸盐晶体,因其均匀孔道结构被誉为“分子级筛子”。全球市场中,霍尼韦尔、巴斯夫等巨头长期垄断高端产品,但价格高达30万元/吨。婴鸟科技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将综合成本压缩1/3,且使用寿命延长至活性炭的5倍。据第三方检测,其产品对甲苯、二甲苯的吸附效率达98%,再生损耗率仅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张胜华团队竞标某重工项目。竞争对手以“现场测试”为名设局:临时通知张胜华将2立方米的中试设备从上海连夜运至北京,而对手仅携带手提箱大小的小试设备。测试结果显示对手数据“好到离谱”,险些让张胜华团队出局。张胜华连夜撰写分析报告,揭露设备量级与测试条件的不公:“我们设备处理量是对方的2000倍,但材料用量仅为其10%。对方前置海绵垫’人为干扰’数据,违背工业场景真实性。”最终,张胜华团队凭借第三方检测数据逆风翻盘,拿下70%的订单份额。
“创业第一年最难,赚的钱我一分没拿到,beat365登录还倒贴了150万进去,。”张胜华坦言早期因“误判人心”交过学费。如今,婴鸟科技已在全国布局江苏、山西分公司及湖北工厂,团队规模超过100人,2024年集团营收突破1.2亿元。
高速扩张背后是张胜华的“人才铁律”。环保行业技术门槛高,既要懂材料化学,又需熟悉工业场景。婴鸟科技与上海大学环化学院共建实验室,引进5名博士研发骨干;同时独创“管培生轮岗制”,要求新人深入工厂、客户现场,从技术到销售全链条历练。
“环保行业会一直火下去。”张胜华的自信源于数据支撑:中国危废产生量年均增长10%,2025年预计达1.5亿吨,但合规处置率不足60%,市场缺口超千亿元。
2024年,婴鸟科技以8000万元收购湖北一家濒危危废处置厂,借势整合区域资源。“这家工厂管理水平落后,但拥有稀缺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张胜华算了一笔账:自建同类工厂需投资2亿元、审批3年以上,收购则可直接切入湖北化工、钢铁产业集群。通过植入分子筛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系统,该厂半年内扭亏为盈,处理成本下降40%。
政策红利进一步助推扩张。婴鸟科技在上海享受“环保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山西工厂获得“三免两减半”厂房租赁补贴,beat365登录在湖北则加速扩张自有工业土地。张胜华透露:“我们正与地方政府合作‘环保产业园’项目,目标是打造‘研发-生产-处置’的区域闭环。”
“给初创者的建议?第一盯紧现金流,第二建人才梯队,第三是考虑人性。”张胜华总结的经验直击创业本质。
对于行业未来,张胜华坚信技术迭代是关键,据财报显示,婴鸟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申请专利23项,其中“分子筛-催化氧化耦合技术”可将废气净化率提升至99%。
从被调侃的“天坑专业”到年营收破亿的环保新势力,张胜华的故事印证了碳中和时代的商业逻辑——唯有将技术创新与工业痛点深度融合,才能让环保从“成本项”变为“增值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