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银金租”)3月28日披露,国银金租将以14亿元人民币向东光县皓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东新能源公司”)购买上述设备。皓东新能源公司将以承租人身份租赁这批设备,beat365官网租赁期为18年,租赁期内国银金租利息合计将达5亿元。
这是金融租赁公司一个典型的售后回租项目,也是金融租赁业开拓绿色能源与高端装备租赁业务、深耕绿色金融、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2024年,国银金租新增绿色能源与高端装备租赁投放规模约471.41亿元;交银金租落地绿色联动项目206.45亿元;兴业金租绿色租赁累计投放超2300亿元。
“绿色租赁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新兴力量,正逐渐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业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东表示,金融租赁凭借“融资+融物”的双重属性,结合直租产品税收优势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在大型固定资产租赁、设备采购、产业和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需求。
发展绿色租赁不仅关系着能源企业的转型,也与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息息相关。过去一段时间,绿色租赁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导与支持下,与新能源、传统工业绿色低碳等领域相关的绿色租赁项目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去年8月发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了“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这一重要举措;并提出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
2025年伊始,相关文件再次强调了绿色租赁的重要性。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强调,金融租赁公司要发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加大绿色租赁领域投入力度。
一些对行业政策、市场变化颇为敏感的租赁公司,早已在业务端、融资端、合规端做了相应布局。
从行业历史数据来看,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金融租赁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新增投放高达5712.33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为75.47%。
据了解,招银金租、交银金租、兴业金租、华夏金租、农银金租等金融租赁公司的绿色租赁资产规模均已超过500亿元。
资金充足是支持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的关键。从发债情况来看,据联合资信数据,截至2024年10月末,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共计1020.77亿元,发债规模增速明显。
联合资信在《融资租赁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报告中也提出,随着政策鼓励以及过往绿色租赁资产的积累,融资租赁公司在绿色租赁领域将进一步发展。
一名租赁业内人士表示:“绿色租赁已是租赁行业当前关注度最高、投入最多的细分赛道。”
“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金租公司、能源电力央企下属租赁公司等,普遍将绿色租赁作为资产配置核心。”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高级研究员秦茹静表示,其中,以风电、光伏、储能、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租赁公司竞相布局的赛道。
《金融时报》记者也注意到,无论是金融租赁公司还是融资租赁公司,近几年金融资源投放主要集中在集中式新能源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及储能系统等细分新能源市场,这一趋势在《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发布后尤为明显。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尽早布局监管鼓励清单中的产业领域,能够使公司在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积累项目经验、打造专业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某金融租赁公司业务部门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以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持续拓展绿色租赁业务,需要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共进。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联合租赁、银租联动等模式,连通产业上下游、推进以融促产、以融强产。
具体实践中,出于资源禀赋、股东背景、项目需求的考量,会直接影响租赁公司在业务模式上的不同选择。比如,各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就在重点发力“银租协同”模式。
李小东表示,银行信贷、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又具备天然的互补性。合理运用这些金融工具,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整体效果优于单一工具使用的效果。
以兴业金租支持的某化工企业环保技改项目为例,该企业计划引进先进的废气处理与节能设备。兴业金租联合兴业银行,以直租产品匹配设备采购环节融资,发挥直租节税优势,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同时,由兴业银行提供项目贷款,beat365官网补充企业流动资金缺口,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北京市圣大律师事务所主任匡双礼直言,绿色租赁项目在建设和运营阶段需重点关注涉及项目备案、用地税收、建筑资产权属、电费支付、电价波动、违约责任和征收等多种风险。
如何使业务逻辑更加清晰、风险更加可控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租赁公司须密切关注绿色产业政策变动,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绿色纠纷常见的合同性质、租赁物归属与处置、项目担保增信措施等环节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预案。